站内搜索

热门搜索:
集团要闻

集团要闻

物产天下  联通世界

【特别关注】霄云煤矿的“新旧动能转换”

2018-03-10 责任编辑:集团公司

霄云煤矿的“新旧动能转换”

节后,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要求全省迅速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吹响山东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224,集团公司张广宇总经理在接受济宁新闻联播专访时,针对会议精神提出了:“煤矿企业作为传统行业,要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上,加大提高力度,使老树发新芽”。在张总经理的先进工作思路引领下,霄云煤矿始终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装备升级改造作为重要任务、政治任务来抓。

余热代替锅炉,重视环保,打造“绿色矿井”

该矿扎实开展“旧能”转“新能”工作,关掉锅炉房,启动余热利用项目,扎实开展矿区环保整治工作,着力打造“绿色矿井”。

该矿余热综合利用系统投入运行,矿井余热利用彻底打破了以往靠烧煤来满足矿区采暖、制冷和蒸汽需求的历史,实现了“旧能”向“新能”的转换。该项目利用矿井水、通风乏风、压风系统等排放或产生的低温余热资源进行回收,通过可利用的余热与介质进行热交换,采用热泵技术实现合理梯级利用。该项目的启用真正实现了“出煤不烧煤,废气零排放”,每年节省运行费用约140万元,节约标准煤约7795吨。

该矿扎实推进环保综合治理工作,提高环保重视程度、建章立制、完善环保设施,使环保工作形成系统管理和长效机制。加大过程管控力度,强化跟踪考核措施,不断营造环保工作“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通过制定“环保22个必须”、建立“环保监察员制度”等系列举措着力改善矿区环境。每天对工广区域进行清扫、洒水,及时做好堆场防尘网覆盖,有效减少扬尘,确保环保指标动态达标。外排水COD浓度、空气质量PM浓度始终在标准范围以内。

科技创新,装备升级,打造“智能型矿井”

该矿扎实开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矿井建设工作,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减少职工劳动强度,真正把职工的“体能”转换为工作的“动能”,着力打造“智能型矿井”。

该矿不断加强矿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大力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科技兴矿行动,把科技创新、装备升级改造作为落实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抓手。该矿变电所、中央泵房、主井绞车、集中皮带、洗煤厂等重点岗位机台先后实现了集中远程控制、无人值守,以智能化、机械化替换人工作业、以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据了解,自“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活动开展以来,井上下各岗位机台累计减员100余人,每年可节约人工费用1000余万元。

该矿还在改善职工工作环境、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方面狠下功夫。在原来的设备设施基础上,先后在东翼轨道、上部轨道大巷开通了人行车;对回风巷猴车、1308面猴车进行了延伸升级改造;在掘进迎头投用了全岩式掘进机、挂链式混凝土喷射机;在采煤工作面投用了端头支架;井下集中制冷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该矿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减轻职工体力消耗,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鼓舞职工干劲,让职工心情舒畅地工作。

“双核”驱动,打造“节支增效型矿井”

2017年以来,该矿紧紧围绕洗煤厂、机修厂这两个核心单位,大作节支增效文章,“双核”驱动,着力打造打造“节支增效型矿井”。

该矿洗煤厂坚持技改,提升自动化水平,优化生产工艺,优化劳动组织,2017年完成技术改造20项。精煤产率、浮精产量、煤泥低位发热量均达到集团考核目标。介质消耗减少30%,电耗降低8%,吨煤洗煤费用下降了1.41元,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500余万元,整体创效4800余万元;机修厂通过强化自修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完善考核措施,拓展维修业务范围,降低外修费用。2017年总计实现产值1230余万元,累计节约成本总额730余万元。

■ 霄云煤矿 孙坤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