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哪壶不开提哪壶”来形容一些“不识时务”的人在不恰当的时候说了一些不恰当的话,把一些不该提起的话、不该谈到的事情不合时宜地说了出来,从而造成气氛的尴尬。但如果能换个角度,把“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方法用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去,说不定还真能解决很多疑难杂症。
害怕“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人,其实是一种“讳疾忌医”的直接表现。事实上,在生产中出现了安全隐患,就像一个人得了疾病一样,应当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安全。可是有少数管理人员却恰恰与之相反,在安全管理方面如蔡桓公一样,盲目乐观,自我感觉良好,就怕别人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提意见。面对安监人员提出来的各类问题就武断认为是小题大做、无中生有,不是积极地去整改闭合,而是置若罔闻,听之任之,采取放任自流的不负责态度。于是,安全事故隐患便一直保留下去,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众所周知,有病不治的结果,会让小病变成大病,以至于不治身亡。而安全事故隐患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而由于放之任之,量变引起质变,进而累积变成大隐患,终究会酿成安全事故。2017年1月,山西某矿业公司发生一起重大顶板事故,造成1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分析,最后认定为该起事故为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煤矿超能力生产,生产布局集中,工作面接续不合理,巷道压力明显增大而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采动应力叠加诱发的冲击地压事故。隐患已经存在,不及时处理,这才是隐患中的隐患。上级安监部门已经针对该煤矿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整改要求,但由于部分责任人员的“讳疾忌医”,对隐患不屑一顾、漠然视之,最终酿成恶性事故。
我想,根治上述顽疾的良方,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在此之前,我们通过安全风险评估、辨识、隐患排查可以知道那些“壶”是烧开的,哪些“壶”还不开,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问题导向,可以把精力聚焦在那些还没有烧开的“壶”上面。
其实,为确保我们的安全形势逐年向好,真正做到长治久安,我们不仅仅需要“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勇气,更需要“哪壶不开少哪壶”的方法策略。
■安居煤矿 李猛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