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媒体焦点

媒体焦点

物产天下  联通世界

大众日报丨推动内河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1-21 责任编辑:管理员

0005.jpg

近年来,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抢抓船舶产业“换道超车”窗口期,创新绿色智能标准化造船新模式,在内河船舶工业革命中“走在前”,推动内河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

抢抓船舶“换道超车”窗口期

在内河船舶工业革命中“走在前”

工信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2025年初步建立内河船舶现代产业体系,鼓励江苏、浙江、山东等有条件地区先行先试。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则提出,安排约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老旧船舶等大规模设备更新,1000—5000吨级内河新能源船单艘补贴达400万—1000万元。

同时,《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开展“气化运河”“电化运河”行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北方地区标杆”。

“当前,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表示,发展新能源船舶产业,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和导向,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转型趋势,可以优化运输结构,推动降本降污增效。

据悉,目前全国内河船舶10.66万艘,京杭运河流域4.5万艘,济宁7400余艘,小老旧杂污,有10%需更新,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与此同时,中国船舶制造向海图强,反观内河船舶制造却存在模式落后、工艺落后、缺乏标准、污染严重、危险性高等问题,现代化、规模化的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企业较为稀缺。

纵观国内市场,多地已掀起内河船舶行业“绿色浪潮”,但尚未形成规模体量。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提出“电化长江”倡议:“以电替油”,促进长江航运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

“山东船舶工业基础雄厚,壮大内河船舶版图,具备明显的产业优势。”张广宇认为,目前,山东已形成青烟威船舶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济宁内河船舶产业基地,船舶工业及配套产业基础雄厚,船舶制造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为壮大“内河版图”提供了强力支撑。

打造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集群

激发内河航运“绿动力”

山东加快布局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正当其时。当前,新能源船舶潜力巨大,要抢抓产业风口,加快壮大规模,延链补链强链。

2024年12月19日,山东省政府在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现场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支持构建内河新能源船舶绿色低碳标准体系,争创国家级示范基地、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京杭大运河新能源运输先行区。

依托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优势和内河航运全产业链系统优势,济宁建成投产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内河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依托济宁能源—武汉理工大学新能源船舶技术研发中心,双方合作研发应用新船型与新技术,构建“4E”(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绿色智能标准化商品船产业体系。标准化船型方面,创新设计4E船型,突破新能源动力、低阻力、船机桨匹配、结构轻量化等技术,推动规模化、批量化生产;新能源船方面,目前正在研发LNG、电、氢、甲醇等新能源动力船。同时,智能驾驶、智能机舱、智能货控、智能能效、智能感知等智能系统也将逐步应用到这些船型上。

据介绍,他们主要生产90米LNG动力集装箱船、73米LNG动力多用途船、67.6米LNG动力多用途船、67.6米电动多用途船。以上四种船舶适合在京杭运河航行,较传统船型船阻、自重、节能分别降低6%、5%和5%,污染物排放量、碳排放分别降低90%和20%以上。该项目联合中集集团、宁德时代、玉柴集团、潍柴集团等,布局京杭运河沿线LNG、充电、柴油、氢燃料等10处新能源加注网,推进新能源动力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全面保障新能源供给能力。

该项目创新模块化、绿色化、智能化造船新模式,以数智造船为核心,投用6条智能生产线、6个数字化平台,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实施模式、工艺、流程、管理“数智造船”,造船效率是传统造船的2倍。获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工赋百景”揭榜挂帅试点项目、省数字产业重点项目等。

目前,这一项目已接订单100余艘,含海外订单11艘。其中,2024年开工40艘,已下水80米新能源泵船、90米LNG集装箱船、67.6米电动船等7艘;2025年开工160艘,下水100艘;2026年达产240艘。

一艘船的建造,需要螺旋桨、阀门、甲板机械等84个制造业协同配套,省船省配、省船省用可带动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他们依托山东省港航、船舶工业及产业配套等资源优势,吸引船舶动力集成、配套件加工、甲板机械制造等产业向智能船厂集聚,打造集研发、设计、建造、配套、运营于一体的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集群。

(文/图:马辉 臧盛博 陈维森)

①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②新能船业联合车间智能生产线

③首艘电船进行吉水前的安装调试

④新能源智能船舶正在进行舾装

⑤京杭运河最大尺寸新能源智能商品运输船交付使用

来源丨大众日报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

Baidu
map